缘之空
地区:长治市
  类型:阿富汗剧
  时间:2025-05-29 04:26
剧情简介

  中新网北京5月28日电(周昕)“筑光为梦矢志兴邦——纪念王大珩诞辰110周年专题展览”(以下简称“展览”)开幕式28日在清华大学校史馆举行。

5月28日,“筑光为梦矢志兴邦——纪念王大珩诞辰110周年专题展览”开幕式在清华大学校史馆举行。(清华大学供图)

  王大珩(1915年-2011年)是新中国光学事业的“拓荒者”,“两弹一星”功勋奖章获得者,中国科学院院士,中国工程院院士,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。

  本次展览通过40块图文展板、130余张珍贵历史图片及16个实物展柜,全方位展现王大珩先生的科学人生。展览分为“自强不息求学路”“筚路蓝缕铸光魂”“高瞻远瞩谋国策”“育才铸器光华夏”“白首同心为家国”“风范长留励后人”等板块,生动展现王大珩从清华学府逐梦、英伦深耕光学技术,到回国后在长春筹建中国科学院仪器馆、带领团队研制“八大件”与红宝石激光器等仪器,攻克“两弹一星”关键光学技术,再到1986年牵头提出“863计划”,1992年与其他学部委员倡议并促成建立中国工程院,晚年力主自研大飞机等重大历程。

  展览还同步展出多组具有历史价值的实物展品,立体呈现王大珩先生的科研历程与精神脉络。从清华求学时期的成绩单,到带领团队熔炼出的新中国第一炉光学玻璃实物,再到对青年科研工作者的项目推荐信,实物以多元维度,串联起科学家王大珩与中国科技发展同频共振的人生轨迹。

 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介绍,本次展览不仅是对王大珩科学成就的致敬,更是对“两弹一星”精神的传承与弘扬,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和青年学子以王大珩先生为榜样,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。

  作为中国光学教育的领航人,王大珩创办长春光机学院(现长春理工大学)等多所高校光学专业,推动光学工程成为一级学科,培养了包括王之江、蒋筑英、姜会林等在内的大批杰出人才。

  “作为王大珩院士的一名学生,我受到老师30年的教诲。如今,作为长春理工大学的一名老教师,我亲笔撰写并宣讲王大珩的光辉业绩,深切怀念老一辈科学家的高尚精神。”80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、长春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姜会林说。

  清华大学2023级物理系本科生叶贤梁在参观完展览后表示,自己要以王大珩先生为楷模,保持对科学真理的执着追求,脚踏实地、心无旁骛读好书、做好学问、搞好研究。“王大珩先生用‘光’改变了中国,他的‘光’将永远伴随着我们。”

  本次展览由清华大学校史馆、档案馆、物理系,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,长春理工大学联合主办。展览面向社会公众开放,将持续至8月底。(完)

364次播放
384人已点赞
476人已收藏
明星主演
赵雅君
张馨士
李婉茂
最新评论(411+)

柯尧萍

发表于5分钟前

回复 林丽维 :何谓拔尖创新人才?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厚土壤,高校应怎样作为?面对人工智能时代变革与未来社会发展需求,该如何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核心定位?日前,在2024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期间,记者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兰州大学原校长严纯华。


郭依仪

发表于9分钟前

回复 蔡绍绮 :谢锋说,80多年前,美国记者斯诺奔赴中国延安,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忠实介绍给世界,为增进中美相互了解倾注了毕生心血;今年6月,中美历时三年合拍的纪录片《斯诺·未竟之路》完成拍摄,再现了坚守客观真实、摒弃意识形态偏见的斯诺精神。人民既是历史的“剧中人”、也是历史的“剧作者”,中美关系的根基由两国人民浇筑、中美关系的未来也将由两国人民创造。期待中美影视界涌现更多“新时代的斯诺”,贡献更多展现真实立体全面中国、讲述中美友好合作故事的经典佳作。


洪文君

发表于9分钟前

回复 邬木绮 :纪念王大珩诞辰110周年专题展览在清华大学开幕


猜你喜欢
缘之空
热度
522192
点赞

友情链接: